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農歷臘月初四

“十四五”種業事業體系——區試、登記、檢驗認證、展示評價、良繁服務、監測工作的思路有哪些?

瀏覽次數:9193 日期:2020-12-24 來源:本站

“十四五”種業事業體系——區試、登記、檢驗認證、展示評價、良繁服務、監測工作的思路有哪些?

種子事業體系整裝再出發

  閱讀提示:種業的發展離不開種業事業體系的支撐與保障。作為種業事業“六大體系”,主要農作物品種區試體系、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體系、農作物種子檢驗認證體系、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體系、農作物良種繁育服務體系、農作物種業監測服務體系涉及到種業事業工作的方方面面。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國種業體系也將在新一輪機構改革后整裝再出發。五年來,我國種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這其中離不開種業事業體系的管理和技術支撐。近年來,各地種業事業單位大力推進種業事業“六大體系”建設,種業治理能力不斷增強,管理效能、服務水準大幅提升,推動了種業事業進步與行業發展。


  11月19日,全國農技中心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2020年全國省級種子站長會,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全國農技中心及全國省級種業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80余人參會。會議總結了“十三五”期間種業工作取得的新成效,分析了新時期內種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要求,指出了種業事業“六大體系”建設思路,為“十四五”種業事業工作的思路目標及2021年重點任務指明了方向。

  會上,各省負責人分別就品種區試、品種登記、種子檢驗、種業信息、展示評價及種業事業型工作等情況作了典型發言,各省種子站就種業事業工作開展了研討交流。  


厘清職能定位 “六大體系”建設成就顯著


  “隨著‘十四五’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斷推進,種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核心地位將更加突出,三農事業對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將更加迫切,種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種業基礎性、技術性、公共性、服務性的工作需求將更高、更多、更具體,做好新時期種業管理工作,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各地、各級種子事業機構的支撐。”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機構改革后,各相關部門如何做好種業管理和服務工作?厘清職能定位是首要工作。

  “種業事業機構是種業管理技術支撐和種業發展服務支撐的專職部門,主要職能有十三類,其中,職能范圍完全或基本屬于種子站系統的有十類。”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劉信指出,根據職能劃分和業務分工,國家層次涉及全國農技中心的職能有七類,即種子檢驗、種子認證、品種VCU試驗、品種展示評價、良種繁育服務、種子標準規范、種業信息服務。“這七類職能與按工作業務劃分提出的‘六大體系’一脈相承。”

  近年來,各地種業事業單位大力推進種業事業“六大體系”建設,推動了種業事業和行業發展的大幅進步。“十三五期間,我國品種管理工作實現創新發展,種子質量工作持續進步,種業監測工作邁上更高臺階,種業品牌建設取得良好開局,種業社會化服務開啟了嶄新篇章。”全國農技中心主任魏啟文表示。

  在品種審定上,“一主多元”品種試驗體系的有序發展為品種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魏啟文指出,近年來,為了不斷滿足農產品市場多元化需求,通過拓寬品種試驗渠道、縮短試驗周期、修訂審定標準,我國受理開展耐鹽堿水稻、節水耐旱稻、耐鹽堿小麥、籽粒機收玉米、機采棉等組別試驗,有效解決了試驗容量不足、品種參試難審定難的矛盾,激發了育種主體的創新活力。

  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的管理上,通過事前引導規范、事中強化許可、事后探索驗證,品種登記管理工作體系逐步健全,大大釋放了品種市場效率和活力。

  同時,隨著區域協調機制的持續優化,我國引種備案工作順利推進,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大大加快了優良新品種的推廣速度。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引種備案品種13681個(次)。


機構改革基本完成 為行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十三五”期間,隨著行政管理體制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逐步到位,種業事業機構成為種業行政管理的最重要支撐力量。

  “近兩年來,種業事業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進步,為保障我國現代農作物種業健康發展和中國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魏啟文指出。

  隨著品種管理制度的改革與推進,優良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大大加快。2016年以來,全國共審定了5種作物新品種1.68萬個,比“十二五”增加了9063個;其中國審4089個、省審12690個。3年來,共公告登記了29種作物品種21350個,并通過新品種展示評價實現了對品種的優中選優。

  “十三五”期間,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玉米自主研發品種面積比重由85%恢復到90%以上,蔬菜由80%提高到87%以上。同時,隨著種業綠色的高質量發展,種子生產加工技術逐漸優化,玉米等作物種子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種子質量總體提高了兩個百分點以上。

  其中,大批自主研發品種不斷涌現,體現著我國種子企業創新活力的日益增強。2015年新修訂種子法實施后,通過對品種審定制度進行全面改革,企業品種入市主動權進一步加大,“十三五”企業審定品種所占比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50%上升至75%以上,企業選育登記品種占總數的57.6%,企業逐漸成為種子商品化率較高作物的育種創新主體。

  保障我國農業用種安全,信息調度、市場監測、供需分析缺一不可。“十三五”以來,在種子市場監測和供需形勢分析的指導下,全國7種重要農作物商品種子年生產供給能力穩定在100億公斤以上,實現了種子供需總體平衡;國家、省兩級實行的適宜數量和品種的種子儲備制度逐步完善,國家種子常年儲備數量穩定在5000萬公斤,確保了農業生產用種數量安全;持續開展種子監督抽查“四季歌”,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8%左右,確保了農業生產用種質量安全。  

新時期新要求 治理能力再升級


  “在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種業事業體系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魏啟文表示,新時期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為種業事業提供了更堅實的發展根基,同時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也為種業技術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臺,種業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種業事業體系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另一方面,我國種業事業體系也面臨著許多挑戰。記者從會上獲悉,黑龍江、江蘇、貴州等省獨立基層種子機構已不足一半,各地基層種業事業機構也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一些省份甚至出現“有了頭,但似乎沒了手和腳”的跡象,種業技術工作“最后一公里”問題將逐步顯現。同時,我國種業發展還存在適宜機械化作業不足、名特優新品種不足、核心技術創新不足、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等短板和弱項。

  對此,魏啟文表示,要推動實現種業現代化的任務很艱巨,種業事業機構責任重大。“下一階段,要樹立新的發展理念,要依靠科技引領支撐行政管理、服務產業發展,利用最新的信息化技術、智能化手段來提升管理效能、提高服務水準。”

  面臨新形勢,提出新要求。魏啟文指出,“十四五”期間,種業事業體系工作的思路和目標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特別是對種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總目標,立足我國現代種業發展需求,抓緊支撐種業管理和服務種業發展主線,筑牢種業管理基礎性、技術性工作根基,持續推進種業事業“六大體系”建設,在推進綠色種業、質量種業、開放種業、特色種業、數字種業發展和實現我國種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做出更大貢獻。

  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各省如何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劉信指出,要重點做好四個“三”:一要“三措并舉”優化品種審定。規范各渠道試驗管理,確保試驗質量。完善品種試驗審定標準,推進品種創新。完善試驗監管程序,健全管理機制。二要“三管齊下”強化品種登記。清理登記問題品種,增強管理威懾。完善品種登記規章,升級制度性能。打擊登記違法行為,強化治理實效。三要“三策并施”提升種子質量。加強質量監管和監測,凈化種子市場。盡快構建全國統一的DNA指紋數據平臺,加強對登記作物種子的監管,開展標準制定修訂和示范,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種子認證制度盡快落地,推進質量興種。四要“三板同步”抓好種業信息。種情調度突出重點企業、重點基地、重要市場“三重”,確保供種數量安全。種業研究突出玉米、水稻、小麥“三大主糧”,支撐決策和引領發展。數字種業突出品種、種子、主體“三條主線”,促進治理能力升級。


來源:農民日報



国产精品91一区久久久,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www,久久久囯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久久99国产蜜桃久久久